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列表
脚印│村支书吕云龙给东安村乡亲的三个承诺
[王永刚 曾兰]

11111.jp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1c1b0d76041b200a075b29.jpg

点击观看视频

初见吕云龙是在去年10月中旬的桃源县,他的样子和我想象的不大一样,个高、脸圆,憨厚的模样却又充满活力。从桃源县城到西安镇东安村开车需要2个小时,正好在县城办事的吕云龙搭上记者的顺风车回村,他执意要替我们当司机,“我年轻,开车不容易累,去东安的路可不好走啊。”

一路上山道崎岖,我强忍着胃里的翻江倒海,有点支撑不住。吕云龙笑道:“山路十八弯,曾记者你吐啊吐啊就习惯了!”当时我并不知道,眼前这个开朗乐观的小伙,其实即将面临一场开颅手术。

2018年,年仅34岁的吕云龙查出患脑膜瘤,需要立即手术。但当时他刚刚到新单位漳江街道办任职扶贫办主任,因为工作繁忙他一直拖着没去医院。直到2019年11月,在医生的多次催促和警告下,吕云龙才到医院完成了手术。所幸,手术很成功。但刚做完手术没多久,吕云龙又赶往马鬃岭镇担负更繁忙的工作。今年4月初,记者三番五次才联系上他。断断续续的通话中,他扯着嗓门喊:“我现在在一个‘山嘎嘎’里,没得信号,要爬到山尖尖上才能顺利通话。”

西安镇东安村,是吕云龙2014年到2017年担任村支书的地方,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处的偏远山区,曾被当地人戏称为“常德的西藏”。“修好一条路、建好一座房(村部)、改好一张网(电网)”是他给东安村乡亲们的三个承诺。2017年吕云龙调走时,承诺全部兑现。

东安村村主任黄银山告诉记者,西安镇是桃源县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90公里。这里曾经不通自来水,没有一条硬化路,没有任何现代化产业,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那三年,吕云龙一鼓作气为村民做了几件大好事。

吕云龙站在自己组织修建的东安村新村部前。

东安村新硬化的水泥路,路旁安装了60余盏路灯。

“东安村穷不穷,看看村部就知道。”回忆起刚到东安村时的情景,吕云龙用“很心酸”三个字来形容。他说,自己万万没想到,东安村的村部竟然是一个大草坪,一开会大家就只能聚集在草坪上,夏不遮阴、冬不御寒不说,有客人来村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平时村干部们只能在各自家里办公。村部是党组织的阵地,吕云龙决定无论如何要修一个像样点的村部。2014年下半年,吕云龙开始组织修建村部。他多方申请项目资金20多万元,为了省钱,每天自己带着村干部当小工。到2015年底,一个拥有300多平方米办公区域和500多平方米广场的村部正式完工。不仅村干部有了良好的办公环境,闲暇时,新村部还成了村民们跳广场舞和聊天的好去处。

东安村地理位置偏僻,从村里去西安镇的主路原是一条坑坑洼洼、不足一米宽的泥土路。55岁的村民吉孝南平时到镇里去靠骑摩托车,因为路不好,每次到镇里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来回得个把小时。而现在,新硬化的水泥路宽敞又平坦,吉孝南骑着摩托10来分钟就可以到镇上了。“吕云龙给咱们村修的是财富的路、希望的路。”说起吕云龙,吉孝南忍不住连连夸赞。他说,吕云龙到东安村当村支书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却把当地老百姓当成了亲人。虽然他因为工作需要调走了,但一有空就经常回来和村民聊天,村民们有什么事也喜欢找他商量。“这年轻人真的很不错,他比我儿子还小一岁,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亲切,没有一点架子。他离开的时候我们全村100多人联名留他,都舍不得他走。”

一排排食用菌大棚给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希望。

78岁的罗楚云家门口有座木桥,那是他每次出门的必经之路。有次涨大水桥被冲走了,罗楚云只好钉了几根木头代替。得知这一情况后,吕云龙二话不说,立即把罗楚云家前的木桥翻修成了一座坚固的水泥桥。“自己弄的桥不结实,遇到雨雪天,还真怕有什么闪失,多亏了吕支书,他把东安桥、林家嘴桥修好后又给我家门口修了桥,再也不怕被水冲走了。桥这边住的几户人家都方便了。”

翻修的水泥桥坚固耐用,78岁的村民罗楚云再也不用担心桥被冲走了。

在黑猪养殖基地,吕云龙和养殖户交流起养猪技术。

在东安村,无论老人小孩,吕云龙都能“打”成一片,像朋友,更像亲人。

和村民一起,这个年轻的小伙总有聊不完的话。

说起吕云龙的好,罗楚云如数家珍。东安村以前都是木电杆,不但不安全还经常跳闸,三天两头停电。吕云龙一来就把村里所有的木电杆全部换成了9米高的水泥电杆,从此村里再也没停过电;东安村一直没通自来水,村民遇到干旱季节,得到好几公里的地方去挑水喝,吕云龙来了后向上汇报、向下逐户做工作,帮助大家都安装了洁净方便的自来水......“吕云龙这个年轻人事事为村民着想。”罗楚云认为,扶贫干部好不好,要听老百姓的说法。

东安村的贫困户有370人,这些贫困户几乎都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除了兑现了修路、建村部、改电网的承诺,吕云龙还带领大伙养黑猪、种菌子,不少在养殖基地工作的贫困户不但每个月能领2000来块的工资,年底还能获得分红。黄银山坦言,吕云龙带领村民搞产业,让贫困户们有信心、有事做、有钱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从他手里接过这根扶贫接力棒,任重道远,得向他学习啊。”

尚一网记者 王永刚 曾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