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列表
脚印丨桃源这个合作社理事长靠种水稻让1000多人脱贫
[ 曾帧 王自来]

    记者 曾帧 王自来 文/图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9月23日,记者驱车前往地处常德市桃源县黄石镇黄安村的富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汽车行驶在蜿蜒的乡道上,两旁金灿灿的稻穗随风轻轻摆动,几台收割机、播种机正在田间作业。

张春海1.jpg

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谷。

    见到张春海时,他正在田间调试一台红色的施肥播种机,黑色的皮鞋和蓝色的牛仔裤上沾满了泥。5年来,作为富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春海在黄石镇这片广袤土地上留下了扶贫攻坚的串串足迹。

    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合作社支付贫困户耕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高达150万元,其中,向贫困户支付耕地流转费40多万元;长年雇佣贫困户35人从事水稻种植,支付务工工资60多万元;季节性雇佣贫困户127人,支付务工工资46万元,直接带动了当地1000多人成功脱贫。2019年,富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列入黄石镇产业扶贫合作社,张春海也被评为“常德市最美扶贫人物”。

    “跟着张总干,我们不会吃亏” 

    张春海,1993年毕业于桃源县中等专业学校农学专业,同年7月就职于黄石镇农科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12年机构改革后分管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至今。

    2014年,张春海发现很多农田撂荒,而国家政策对于粮食种植非常重视,也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他心中萌发了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张春海成立了富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耕地,兴办产业试点,发展早稻集中育秧、稻油轮作等产业。

    彭红国是黄石镇东山村的贫困户,家里3口人,他患有血吸虫性肝病,母亲瘫痪在床,还要供女儿读大学,日子过得紧巴。“张总成立合作社的时候我就把耕地流转给他了,去年年底,因为家里的情况比较困难,实在走不开,我就从外地回来照顾母亲。张总知道后,找我去他的合作社里搞事,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可以照顾家人。”

    今年开春后,彭红国便去合作社干活了。“我在合作社里加工大米一个月能挣15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和产业分红,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益,赚得并不比外出打工的少!”彭红国笑着说,“我自己还留了1亩地种粮食,张总种双季稻,我也种双季稻。我们都原意跟着张总干。”

    近年来,合作社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务工,有的季节性育苗抛秧,有的长期在合作社里打米、包装,平均工资130—150元每天,比普通村民的工资多20元,像贫困户彭红国这样的长期雇佣工就有35人。

张春海2.jpg

张春海慰问贫困户杨方珍。

    提起张春海,59岁的贫困户杨方珍就竖起了大拇指。“张总不仅流转了我家土地,还雇我们到合作社做事,一年有2万元的收益。前段时间,我老伴腿摔断了,张总知道后,特地开车将老伴带到桃源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事后还接回来。”杨方珍说,张总是个热心肠,跟着张总干,我们不会吃亏。


    “能为扶贫做点事,就是不赚钱也要干下去” 

    合作社成立之初,整合农民的耕地是头一件难题。

    由于传统观念,农户把土地看得比什么都重,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张春海加大宣传力度,与村(居)委会沟通联系,组织农户代表到合作社园区进行参观,通过帮农户算好经济账的办法,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将带来的就业与增收的机遇,与农户一起分析适宜的发展出路,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和方式,使得农户从心里真正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必要性,获得了农户的支持、理解和认同。

    2014年,合作社流转耕地300亩。2015年流转耕地增至1700亩。目前,合作社流转耕地2223亩,分布在黄石镇东山、新桥、黄安、金洪、花园、杨柳等6个村(居),流转户数83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52人,流转贫困户的耕地面积201亩,社员300余人。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 基地 农户 企业 加工”模式,还新建了一条日产50吨大米的加工生产线,购置了日烘干量可达120吨粮食的烘干设备,种植、收割、加工、销售稻谷。同时,利用本土土地天然富硒且重金属含量低的优势,张春海注册了“贡臣”“黄石镇星韵”两个商标,开拓外地市场,寻求稳定销售渠道,逐步实现了自产自销。

张春海3.jpg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红色施肥播种机翻耕金黄色的泥土。

    近年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粮食生产销售的影响,合作社处于微利经营状态。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张春海始终坚持,他说:“能为扶贫做点事,就是不赚钱也要干下去”。在合作社,记者看到一份《桃源县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协议》,甲方为桃源县黄石镇人民政府,乙方为桃源县黄石镇富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协议,八年内,桃源县黄石镇人民政府委托桃源县黄石镇富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帮扶镇上118户300名贫困人口进行产业分红,资金规模80万元。

    “要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少不了产业项目的推动。张春海的水稻种植合作社通过流转耕地、雇佣贫困劳动力、产业分红等形式,带动了好几个村的发展,圆了贫困户脱贫的心愿。”黄石镇扶贫办主任田震告诉记者,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42户3989人,目前已有1191户3891人脱贫,而张春海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就带动了1000多人成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