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列表
脚印│有困难,找"老表"!常德这个扶贫干部不简单
[唐文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唐文洁

“老表老表,快来坐!”6月10日,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教门冲村一农舍前,村民李有才热情地招呼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刘三中,请他来看看自家新添置的制作红薯粉的机器。这个场景,让身体刚恢复的刘三中露出了笑容。

今年4月,刘三中接到任务,要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脱贫质量“回头看”入户调查。连续几天“白加黑”地连轴转,4月10日,刘三中突然感到头晕,但他仍坚持走访完剩下的3家。第二天才去医院检查,刘三中被诊断为脑后毛细血管脑梗,医生建议他多休息调养,可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扶贫一线。

1.jpg

刘三中平均每半年召开一次“屋场会”,让每个村民都能对政策熟稔于心。


教门冲村是一个以回、维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村,少数民族人口占70%。全村共16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74户共240人。2017年的春天,刘三中和扶贫工作队开始驻村扶贫,走村串户了解每户情况,是刘三中每天都要做的事,跑得勤了,大家都亲切地喊他一声“老表”。

2.jpg

精准扶贫需勤走访,刚恢复的刘三中又回到了扶贫一线。

52岁的村民李有才两口子常年在外务工,但收入却不高,加上家中老父时常患病,需要他来回跑,根本存不下什么钱。刘三中偶然了解到李有才的岳母有制作手工红薯粉的手艺,便建议他回乡创业。

销路在哪?能赚钱吗?李有才起初很犹豫。刘三中立即用行动打消了他的顾虑,主动联系上村里的农家乐,帮忙代卖红薯粉。不出几天,订单来了,“财哥手工红薯粉”的名气传开了。尝到甜头的李有才又从岳母家运来200斤红薯粉进行试销,粉丝供不应求,销售额达4000元,原本打算在全区现场会推介都没了样品。

3.jpg

李有才为刘三中演示红薯粉的制作过程。

“制作红薯粉投入少,收益快,老表帮我开了个好头。”李有才下定决心开始创业,2020年开春,他种下10亩红薯并利用自家山林优势养殖近300只土鸡、鸭、鹅。最近,他又买来制作红薯粉的设备,见到“老表”来了,迫不及待地拉他看新机器,表示已经为扩大生产规模做好了准备。


等待红薯成熟的日子,李有才也没闲着,刘三中给他在村里的黄桃种植基地找了份工作。目前,教门冲村有黄桃、油茶、优质水稻、稻虾养殖、黄牛养殖5大扶贫产业,可以解决村里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来源。

4.jpg

教门冲村今年3月种植锦绣黄桃2000株,总投入6万余元,面积达30亩。挂果后,预计年收入30万元,可解决23名贫困户就业问题。

“有了规模,我们就要发动周边邻里供给红薯原料,农特产品好销,说不定还可以搞场直播带下货。”刘三中的话又给村里的产业扶贫拓宽了思路。

“军人的作风,做事踏实,每户都留下了脚印。”草坪镇教门冲村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张世明这样评价刘三中。这些年来,刘三中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走访上,顺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时候,还自掏腰包帮助贫困户。

“老表借我给一万块钱,欠条都没要我打。”李辉是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帮扶目前已是村里的种田大户,种植水稻150余亩。今年受疫情影响,早稻生产投入出现资金缺口,买农资可以贷款,但请人的工资让李辉犯了难。

李辉第一时间就想到:有困难,找"老表"!了解情况后,刘三中想都没想就送来一万元救急钱。

5.jpg

台账工作也是细致活,针对74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等信息,刘三中都需要一一进行记录。  

6.jpg

2018年,该村成立了乡情种养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优质稻田基地,流转土地800亩,亩产可达1200斤,年产值近百万元。

“驻村就像一次成家立业的过程,就是要把村当家,把村民当家人,把工作当事业”。这是刘三中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扶贫工作队入驻后,村里建起了同心光伏发电站、乡情种养专业合作社、教门冲种养专业合作社……从过去的“输血”式资助到“造血”式开发的模式转变。2018年底教门冲村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脱贫。目前,该村年累计纯收入77万元,带动116人就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均增收3200元。刘三中表示,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