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列表
脚印│“校长姐姐”林芳:做贫困孩子“摆渡人”
[曾兰]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谷雨刚过,气候温润,位处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东北角的望洲完全小学绿树成荫,一片生机盎然。4月22日,是该校春节开学的日子。

“忙完开学的事,我就看芊芊去,她天天盼着我的。”望洲完小校长林芳所说的芊芊是她帮扶了三年多的残障儿童。

办公室内,林芳将几本厚厚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资料”在桌上摊开。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几年来她和送教团队帮助过的每一个残障、贫困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的是肢体或智力残障的孩子。我们从三尺讲台到走村入户送教,就是为了让贫困、残障孩子不掉队。”林芳告诉记者,望洲完小仅有的六个班中,这样的孩子就占了近80%。2016年秋季,她担任望洲完小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体教师到贫困学生家中进行“大家访”,首站就是肢体、智力双重残疾的孩子李芊芊家。

  林芳给李芊芊带去她最喜欢的娃娃。

 林芳带领的送教团队有计划、分阶段地对李芊芊这样的残障孩子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学校每次有重大活动,林芳都会把芊芊接来,让她融入校园生活。

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李芊芊的情景,林芳红了眼眶。因为下肢瘫痪,11岁的大姑娘坐在挖了一个孔的凳子上,凳子下面是一个便盆,看到陌生人到来,芊芊眼神呆滞,嘴里含糊不清地发出“呀呀”的声音。昏暗潮湿的房间内堆满垃圾和杂物,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散发出阵阵臭味。那一幕深深刺痛了林芳,她强忍着心中的难过,走上前轻轻握住芊芊沾满鼻涕和口水的手,说:“芊芊,以后我会常来看你的。”

知道李芊芊喜欢热闹,林芳有时候会带上学校的孩子一起去看望芊芊。

回到学校,林芳决定专门成立一支送教团队,组织老师为芊芊这样的残障、贫困孩子上门送教。三年来,这支送教团队在林芳的带领下,有计划、分阶段地对李芊芊这样的残障孩子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给残障学生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除了教芊芊知识,林芳一有时间就去到芊芊家,抱芊芊起身,教芊芊识别物体,帮芊芊洗澡、洗头、换衣服。知道芊芊爱漂亮,林芳便自掏腰包给芊芊买公主裙和芭比娃娃;知道芊芊喜欢热闹,学校每次有重大活动,她都会把芊芊接来,让她融入校园生活;知道芊芊喜欢小朋友,林芳就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芊芊家,让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孩一起玩耍;芊芊说话吐词不清,为了给芊芊检查治疗,林芳四处为她募集做手术的资金……

在林芳和送教团队的耐心帮助下,芊芊的运动康复与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个过去说话都吃力的孩子,每次远远看见林芳,就会伸出双手高兴地大声喊“姐姐,姐姐。”长时间的关爱,让芊芊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与人交流。

“学生不仅需要知识上的教导,更需要情感上的关心。”在送教帮扶名单里,‘留守儿童’谢丹也是林芳的重点帮扶对象。谢丹的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不知去向,她跟着70多岁的爷爷,靠着几亩棉花地和帮扶资金过日子。

  林芳发动学校里的十几个老师化身“农民”,下到地里帮留守儿童丹家摘棉花。

  林芳和望洲完小的学生们在一起。

小小年纪的谢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平时不仅要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习,还得帮年迈的爷爷干家务和农活。看着穿得破破烂烂的谢丹,林芳心里很不是滋味。每次上门给谢芳“开小灶”补习功课,林芳总会给她带去衣服、食品、玩具、文具、书籍。补课之余,林芳还总是“顺手”帮谢丹洗衣服、做饭。

去年10月,得知谢丹家的棉花需要采摘却没钱请工人,林芳就利用周末时间发动学校里的十几个老师化身“农民”,下到地里帮谢丹家摘棉花。一天时间,每个老师都摘了好几十斤棉花,顺利完成了谢丹家的棉花采收。

“世上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这些孩子就像开得晚的花朵。我会扎根在这里,帮助他们迎来绚烂开放的那一天。”林芳坦言,教育扶贫要从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学校每个贫困孩子的情况,她分别制定了个性化的送教计划:有学习能力的进行文化送教;没学习能力的进行康复送教,确保重度残障学生在家中也能接受教育。

周浩,是一个脑瘫患儿。他在望洲完小就读时,林芳就把他列入了重点帮扶名单进行照顾。不久前,周浩举家搬迁到了深圳,但林芳仍放心不下孩子。她主动加了周浩家长的微信,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了解周浩的学习生活现状。怕周浩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她又录上教学视频发给周浩。屏幕另一端,周浩常常手捧着“校长姐姐”快递过去的绘本露出开心的笑容……

从2016年至今,林芳和她的送教团队常态化前往每一个贫困孩子家中送教帮扶。贫困户们大多住得分散,有的地方不能驾车,就只能步行。三年来,林芳几乎走遍了西洞庭管理区的每个角落,哪家有几个孩子、主要困难是什么,林芳了如指掌。几年下来,她带领的送教团队以各种形式帮扶过的贫困孩子有600多名。

“送教上门,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有向往更好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操场上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林芳欣慰地望了望,合上“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资料”有感而发:“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教育工作者要做贫困孩子求学路上的‘摆渡人’,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渡到彼岸,让残障、贫困孩子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只要能上学,不管是残障孩子还是贫困孩子,他们的未来就都有希望。”

记者 曾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