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那座坟,在桃源县热市镇白鹤村十一组一个叫道罗间(音)的乱石岗上。不过,当地人更喜欢将这一片称为菖蒲棠梨岗,据说这是“撤村并居”前的老名字。

山中,那座坟茔
来源:尚一网      时间:2015-11-18      作者:谭明 刘清

那座坟,在桃源县热市镇白鹤村十一组一个叫道罗间(音)的乱石岗上。不过,当地人更喜欢将这一片称为菖蒲棠梨岗,据说这是“撤村并居”前的老名字。

8月28日,“重走常德会战路”记者行至棠梨岗。我们离开公路后,从一户农居旁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踩着倒伏的树枝杂草,便到了坟前。带路的桃源县党史办副主任邓毅明说,其实之前这里本没有路,这条路是不久前他带人探访时踩出来的。脚下的树枝、杂草、野刺很扎人。而且,山里蚊虫多,皮肤过敏的人容易起红疹子,所以很少有人上来。

50586_yinhong_1442890636747_b.jpg

 这块残碑,当年就立在公墓里。佘健忠告诉我们,前些年,他们家也曾用它来做过台阶,前不久刚刚挖出来。

坟很大,上面杂草丛生,如果没人提醒,你会误以为这只是座山丘。坟前并不宽,两人不能并行,一个早已破烂不堪的花圈斜躺在那里。记者的视线被坟前覆土上的那片水泥围子吸引,山下那户农居的女主人佘金桃告诉我们,这是前些年乡亲们凑钱涂的,“大家说,这里埋的是当年打日本人的烈士。这个钱,掏得值!”

确实,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坟茔,这是常德会战第73军热水坑战斗阵亡将士的纪念公墓。“他们的师长是梁祇六。1943年,他们在这里和日本人打了近一个月。”佘金桃的话让记者有点震惊:这位67岁的农家大婶,竟然对这段尘封了70多年的往事如此熟悉。

在沙沙的竹林摇曳声中,我们“回到”了7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

1943年11月28日,第73军受命进攻驻守热水坑的日军。该军在石门保卫战中走了麦城,元气大伤,后撤至慈利县岩泊渡整编。这是他们收复慈利县后的又一项作战任务。

这个因“一坑热水”而得名的小地方,却是慈利通往桃源、常德的咽喉,是从湖北以及慈利方向过来,增援常德守城部队的必经之路。当时,日军一大队千余兵力,借天险与重炮扼守于此。在11月28日后,敌我双方在此胶着近半月。直至12月上旬的最后几日,第73军15师由师长梁祇六带领,受命对此地日军再次发起攻击。

石门一劫,第73军全军仅剩不足3000人,15师所剩可想而知,其一个团的兵力仅相当于平时一个营的兵力,甚至更少。此役之艰难,对于15师来说,皆知。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湖南四大会战》一书中,第73军15师作战参谋刘养峰对这场战斗是这样回忆的,“第四十五团团长王一之率第一营为前卫,并由该团选拔敢死队一个排,配属师直搜索连一个便衣班为尖兵,并由该团著名猛将第一连副连长王友生指挥,每人配二十响驳壳枪一支、大刀一把、手榴弹八枚……我军一声号令,轻重火器一齐开火,掩护步兵步步迫近。随着密集的手榴弹炸声,第二连连长席仲武挥舞大刀,带头杀入敌阵。敌惊魂未定,仓皇应战,大部被我军劈死,剩下十余人向后逃窜……一营营长谢儒轩率后续部队一拥而上,再次占领敌工事,随即向敌据点突击……”

此役,本次“重走常德会战路”专家顾问、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朱清如是这样评价的:“热水坑之战,是第73军‘知耻后勇’的一战,伤亡甚重,完成任务,一雪前耻。”

热水坑战斗,15师伤30余人,牺牲80余人,营长谢儒轩,连长钟琪、席仲武等阵亡。战斗结束后,阵亡将士的遗体就安葬在热水坑与菖蒲之间的棠梨岗。“听我父亲说,当时除了那位营长有棺材,其余的烈士都是合葬在大墓里。”佘金桃告诉记者,她听父亲说,当时第73军留下来一个连,在棠梨岗忙了大半年,建成了这座公墓。

在刘养峰的记忆里,对这座公墓是这样写的,“烈士陵墓建立于热水坑高地一侧,高垄耀日,松柏参天,气象极其雄伟。墓地两侧矗立花岗石华表两根,其上镌刻着梁祗六师长亲撰对联,联曰:人杰地灵,热水清泉流日夜;成仁取义,碧血丹心照古今。”

佘金桃也说,她小时候曾见过那座墓园,“公墓就是现在的位置,进公墓有个门,门前以前有条河,河水清幽。进了墓园便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一直通到现在大墓的位置,墓前中间还有块巨大的纪念碑,是用石头雕刻的。”佘金桃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墓园因故被毁,到现在只剩下了这座墓。很多残垣断壁便被附近的村民捡回家做了台阶、围栏等。在佘金桃家晒坪前的那块台阶上,我们就见到了几块残碑。佘金桃的儿子佘健忠说,这些残碑以前也被他们家用来垫过台阶,前不久刚刚挖出来,“外面来人跟我们说,这些碑今后还有用。”

邓毅明告诉我们,此前,这座第73军阵亡将士纪念公墓鲜有人光顾,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被淹没在了这竹林树海里。前些年,公墓重归视野,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偶尔还有附近的学校组织学生前来祭拜。“前几年,梁祇六的遗孀也来过,不过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她是一个人来的,祭拜完就走了。我也是后来从网上看到的消息。”

采访结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站在佘金桃家的晒坪上,再回看竹林深处,大墓“淹没”在一片葱翠之间,满山是摇曳的竹林。佘金桃一家特别想知道“这座墓究竟还有没有人管”、“会不会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会有人来重修……”记者无法回答。

离开桃源回常德时,已是晚8时许。因为白天数公里徒步爬山,大家都很疲惫,一声不吭地闷在车里。行至陬市镇时,采访小分队领队、常德晚报编委胡南突然让司机小彭停了车。她走到路边的小店里买了一叠纸钱,然后告诉我们,当天就是传统的中元节,人们会有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的习俗。她说,想回家后给那些安葬在棠梨岗的将士们也烧一点,“为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点纸钱,应该烧!”

 
 【 回到顶部 】    【 打印此页 】   【 关闭此页 】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news@cdyee.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