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碉堡
来源:尚一网      时间:2015-11-17      作者:王永刚

湘西北的常德,城里有碉堡。

碉堡不止一座,有11座。如此多的碉堡能在今天的现代都市占有一席之地,这在中国的城市中既是惟一又显得极其特别。

沅江穿城而过,碉堡临水而建,6座在城内由东向西沿德山二中、东门岩包、市四中、渔父阁、西门北站商场、白马湖一字型排开,5座在城外河洑山上呈环形状凸显拱卫常德之势。

驻扎在闹市区的碉堡本应格外刺眼,但在今天的常德城你如果要问城里的碉堡以及碉堡的故事,知道的人恐怕不多,正所谓“侧畔喧哗尽,游人浑不知”。 现代人与过去的碉堡显然已成陌路。


城里的碉堡是一场震惊中外的战争遗存。1943年11月18日,侵华日军出动3万精锐攻打常德城,中国守军74军57师8000虎贲奋勇抵抗,战斗整整打了16天,其惨烈之状难以用言语形容。 战争期间,古城夜如白昼,晚上不用点灯。 12月6日战斗结束,8000中国军人除突围的83人外全部阵亡,这就是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常德会战,也被称之为东方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著名的美国记者爱泼斯坦目睹并报道了此次战役。

离常德城3公里左右的白鹤山村,年逾9旬的常德会战老兵吴荣凯生活在这里,吴荣凯回忆,57师尽管号称国军王牌,但和日军相比,装备仍远不如人,当时守军没有一门高射炮,日寇飞机来了只能用高射机枪打,广东籍士兵刘冰用手托住枪管,枪管打得通红,刘冰手上皮烧脱了,一双手只剩下白骨头,骨头和枪管都粘在一起。

12月3日,由于弹尽粮绝,援军不至,常德城终致沦陷。12月6日,率83人突围成功的师长余程万和赶来的援军一道收回常德城。虽然只有短短的3天,但由于到底丢了城池,蒋介石极为光火,组织军事法庭审判余程万,后经张治中等国民党将军求情,余程万得以保全性命,但还是被判刑2年,出狱后,这位广东籍的军人靠做小本生意度日、晚景凄凉,后流落到香港,一次在街头与小混混发生冲突被乱刀砍死。一代名将不能善终。

2012年2月,也是当年83名幸存者之一,93岁的浙江台州人叶万火,在浙江和常德媒体的帮助下,与昔日战友吴荣凯在台州市博爱医院512病房里见面,两双苍老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躺在病床上的叶万火见到当年战场上的生死兄弟老泪纵横,3月,老人离开人世。据中国抗战史研究专家罗红说,现在,全国还健在的抗战老兵已不到200人。

一场战争,8000好儿男血洒疆场,其悲壮惨烈无法讴歌,其浩然长气响彻人间。弱国即要挨打、备受欺凌自古皆然,海军军事学术研究院左立平研究员说:1840年至1949年一百多年间,中国受到列强侵略479次,几乎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岛屿均遭到入侵,大的有84次。

然而,从1937年的天空俯视,我们能看到一个群体在义无反顾的走向烽火、共赴国难,这些龙的传人挺起了铮铮铁骨、用不屈精神续写着民族之魂。


在常德会战的主战场常德河洑山上,修建有抗战老兵的部分雕像,看完雕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相信没有人不为之动容。雕像中死去的士兵们姿势一个模样:身体向前倾斜着75度,全部正面面向敌人子弹来的方向。常德会战研究会负责人叶荣开描述,当时500名守军抱着必死之心面对敌人,一次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义无反顾正面向鬼子发起冲锋,鬼子的子弹直接打在他们的胸膛上,士兵们没有一个退缩,最后战至20人,无一人投降。

常德解放后,市政府在河洑山上专门修建了劲松堂以纪念常德会战中死去的军人。“正气满乾坤上为日星下为河岳,名垂竹帛功生作人杰死作鬼雄”, 劲松堂大门口的楹联对战死的中国军人给予了最高褒奖。在昔日战场修建纪念堂对死去的军人来说是一种最好的缅怀和祭奠,全国很多地方已经难以见到这种纪念馆了。

今天如果要去劲松堂,你会看到樱花满坡。战后日本人在这里种上了樱花树,如今樱花已成林。在樱花林和劲松堂之间,还修建了樱花亭,它被视作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但我怎么看怎么别扭,它似乎更像是日本人祭奠亡灵之碑。因为今天樱花亭之所在,是当年日军遭受重创的地方,昔日在这里,日本人死伤惨重。离樱花亭不到4米,是中国守军的一座碉堡,至今在碉堡前一石头上刻着这样几个醒目的大字“此处埋倭寇3000人”。在本应纪念中国军人之处,河洑山上却樱花遮眼,教人心情沉重。

战后日本人在中国各地栽树立碑的事情屡见报端,特别是一些当年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日本人以各种借口建起了亭子、栽上了树木,其用意显而易见。2011年,黑龙江省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70万元为侵华日本满洲开拓团死者树碑,湘人陈福乐闻听极为愤慨,率5人赶赴方正县,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砸毁。陈福乐坚持认为开拓团是日军侵华的一部分,是中国国耻,不应当被纪念。


如果今天去东门岩包碉堡,能够看到一个佝偻着背,衣衫单薄的老人,老人名叫陈庆云,已经默默守护这座碉堡5年了,这也是常德城内目前惟一有人看守和打扫的碉堡。1943年,陈庆云的父亲陈友德在常德会战中战死,2009年,当地人在修建一条简易路时,发现了这座埋在地下三尺的碉堡,住在碉堡附近的陈庆云像是见到了久别的父亲,从此守着碉堡,每日打扫不间断。

沿常德市四中附近的碉堡西行300米是常德市工人文化宫,当年的国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会战纪念碑,王耀武中将题写的“陆军74军阵亡将士纪念碑”12个大字耀眼醒目,它已经成为常德城的标志之一,每年都会有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及其后代们齐聚常德来这里缅怀。

遗憾的是现在的工人文化宫有碑无馆,到常德来吊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在我看来,在纪念碑的旁边还应该修建一座常德会战纪念馆,将各种珍贵的资料收集在纪念馆里,可以将城里不同形状的所有碉堡按比例复制建造在纪念馆内,形成全国最大的碉堡展区,甚至可以在馆内专门开辟一个老兵室,给那些尚在人世的老兵们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在这里接受游人的尊敬和崇拜。

常德会战——一场70年前的战事、那段历史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就像城里的碉堡一样正逐步被遗忘,但对于一座前行的城市而言,历史这件包裹是不能被遗忘的。梁实秋在《义愤》中曾写道,普法战争后,法国人将普兵屠害法人的照片保存在法国油画院,其意是令法人有所警惕,锻炼磨砺人民的复仇心。无论怎样,留在城里的碉堡都是历史留给现代的财富,,常德人之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了战争中的碉堡,是因为这段历史挥之不去,实在无法忘却。

今天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在尽情的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各种历史元素,都想成为千年古城,一个城市拥有如此多的“抗战文物”实属这座城市之福,常德城里的碉堡应该大有可为。

 
 【 回到顶部 】    【 打印此页 】   【 关闭此页 】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传媒集团    邮编:415000 邮箱: news@cdyee.com
湘ICP备11010971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