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50名流浪人员今天正式认领身份证

时间:2018-12-29 15:08:00

尚一网讯记者 王永刚 曾兰 通讯员 欧明松)“康华峰、康华刚,这是你们的新身份。”12月29日,在常德市康复医院内,市公安局武陵分局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一张张崭新的身份证分发给50名流浪乞讨人员。这意味着,从今天开始,这些曾经居无定所,无名无姓的残障流浪人员成为了真正的“常德人”,他们将从元月1日开始享受常德市民医保和低保等相关待遇。

工作人员将这一张张特殊的“康”姓身份证细心地核对、整理。尚一网记者 曾兰

当日上午,工作人员将这一张张特殊的“康”姓身份证细心地核对、整理。然后一个个地对身份证的主人---50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分发。在分发身份证的时候,不少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由工作人员小心地搀扶着。他们颤颤巍巍地接过身份证,有的对身份证仔细地端详,有的将身份证捧在怀里,有的高兴地将身份证举起来。虽然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却一个个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一名年仅20岁的流浪人员毕恭毕敬地接过身份证后,更是开心地回过头对着工作人员喊了一声“叔叔”,这一声“叔叔”让现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工作人员将这一张张特殊的“康”姓身份证细心的核对、整理。尚一网记者 曾兰

据了解,今年3月,市公安局武陵分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通过公安部走失人口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开始为长期滞留常德市的流浪乞讨人员逐一进行图像识别和DNA信息比对,帮13人找到亲人回归家庭,还剩下50名身份来源不明的流浪乞讨人员。一个月前,根据民政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和《湖南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办法》常德公安、民政联手为这50人申报了入户手续。同时,根据骨龄和体貌特征,为他们推测年龄,还分别起了名字,统一采用“康”姓,寓意健康。随后,相关部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终于在本月29日将办理好的身份证发放到这50名残障流浪人员手中。

工作人员将一张张崭新的身份证分发给50名流浪乞讨人员。 尚一网记者 曾兰

市公安局武陵分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身份证专干侯杨介绍,在对这些流浪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审核后,为了避免资料被打回来,工作人员还在每个人的照片旁以及资料的特检栏里标注了“残障人士”等字样,进行特事特办,并在第一时间将资料报到湖南省公安厅去制作身份证。“身份证需要办理人自己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去领,考虑到他们是残障人士,所以我们上门替他们办理,办好后再送过来。元旦前,他们的医保和低保就可以完全办理妥当。”侯杨欣慰地说,因为他们和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所以身份证得以迅速无障碍的办理,确保这些流浪人员的医保社保能在规定日期前办理成功。

工作人员将一张张崭新的身份证分发给50名流浪乞讨人员。 尚一网记者 曾兰

"我们把流浪人员的新身份证移交给康复医院,这样康复医院才能替他们办理相应的医保手续,因为医保必须要刷身份证才能生效。”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陈林介绍道,12月12日,市救助管理站与市康复医院达成协议,将50名已上户流浪人员移交给康复医院,由该医院为其办理特困人员供养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同时,为保障移交人员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市救助管理站按20元/人/天的标准对50名移交人员实行动态生活补助。移交人员如发生躯体疾患,医疗费用按医保政策报销后,自付费用由市民政局医疗和临时救助科按规定予以保障,如仍有不足由市救助管理站予以据实补足。此外,护理费、生活照料等费用由市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科按规定保障,不足部分由市救助管理站予以据实补足。

流浪人员手捧着全新的身份证,从元月1日开始,他们将享受常德市民医保和低保等相关待遇。尚一网记者 曾兰

"今后,我们医院将为这50名‘常德公民’提供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看护、监护等系列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看着这些流浪人员手捧着全新的身份证,市康复医院医保科科长樊惠芬颇为感慨。她告诉记者,这50名残障流浪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最大的74岁,最小的才20岁。他们忘记了姓名,没有身份,不能享受国家相关的低保和医保。而现在,他们终于有了合法的身份,终于可以在常德这个大家庭享受和其他常德市民一样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2006-2011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