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玲:愿作常德非遗的推广者

来源: 时间:2020-12-31 21:07:55 作者:

    记者 郑彦 通讯员 黄彪

    钟玲喜欢玩香,本是业余爱好,却不想玩出了名堂——成立常德市沉香协会,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作为,推动成立老西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实践基地;被推荐为市政协委员,为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奔走发声。

钟玲在制作香包。记者 郑彦 摄

    “《楚辞》里提到的40多种香草,在常德都能找到。”12月3日下午,老西门一间雅室,见面不久,钟玲就给记者上了一堂香文化扫盲课。

    2019年,香品制作技艺被成功申报为常德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传承人钟玲看来,这只是常德的香文化走出小圈子的第一步,其背后的文化影响和市场空间亟待释放。

    她说,成为政协委员后,通过参加学习、考察等活动,看问题的高度无形中得到提升,所关心的事项也不再局限于手里的香。

    2018年,钟玲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非遗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也存在部分项目展演场地不足、受自身制约面临失传等问题。对此,她撰写了《关于整合非遗文化资源、创立非遗文化产业园的提案》。

“桃源工”木雕艺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工人正在桃木剑粗坯上雕刻桃。记者 刘颂 摄

    2019年,走访调研了本市非遗传承人、新建文化特色街区后,钟玲认为,与外地好的案例相比,我市在非遗展馆分布、文化街区引进、非遗文化推广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她在《关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发展、助力城市文化旅游的提案》中建议:

    非遗项目在城市旅游街区可以多点分布,丁玲公园引进文学类非遗项目、老西门打造香草美人博物馆……各个文化街区根据各自定位,引进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作为展示窗口。让游客对非遗一目了然、与非遗亲密接触,这样既能保护非遗,也可活化街区。

    钟玲的呼吁得到市政府的重视,2019年7月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开街后,十几家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企业入驻,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这里成为继常德文化馆、常德博物馆之后,又一集中展示常德非遗传统工艺的窗口。这也让她意识到,一个好的提案能让政协委员成为建设美好常德的规划师。

位于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的常德麻质画创作馆。(资料图片)

    如何搭建非遗与大众之间的媒介?钟玲的尝试是,创造多种途径、多种场景让公众去接触。

    她组织香文化爱好者在市城区、桃花源风景区、安乡步行街等地举办多场香文化科普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分享香品制作流程和心得体会,宣传香草故里常德的传统文化。

    身为市政协委员,每年端午与重阳期间,钟玲都组织志愿者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今年疫情期间,她和志愿者们亲手制作了1000个防疫香囊,分三次捐赠给值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非遗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也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今年,钟玲继续发挥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准备了关于非遗的第三个提案,即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书本,“让非遗种进娃娃心里,从小就为生在这一方水土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