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专题首页 >> 最新消息
从臭堰塘到小公园
来源: 时间:2020-02-11 11:45:01 作者:

    笔直的沟渠内流水潺潺,沿着水泥路向村庄深处延伸;整修一新的堰塘水波荡漾,水草如丝;绿色的灌木,长长的石凳,组合成一处小巧别致的公园……“一年前离家时,这里还是垃圾成堆、杂草丛生,今天回来,居然变得这么干净整洁,像城里的公园一样美。”1月19日,桃源县三阳港镇袁家坪村宽阔的村道上,外出打工刚回家的村民李志钢不停地赞叹。

短短一年时间,垃圾成堆的臭堰塘怎么会变成了美丽的小公园?袁家坪村村支书李峻瑶走到沟渠旁立着的一块告示牌说:“都是得益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五结合’项目。”

告示牌上,“黑臭水体治理,沟渠清淤清污,人居环境改善,湿地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32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就是‘五结合’项目的主要内容。”李峻瑶介绍,袁家坪村地处三阳港镇中西部,有耕地4000多亩,居民650户、近2100人。2019年1月,袁家坪村村支两委牵头向县发改局申请立项并获批。项目总投资103.25万元,其中省预算内补助60万元,村级配套资金及农户投工投劳约43万元。2019年5月,项目在袁家坪村阮家桥屋场正式实施。

“阮家桥屋场有30多户集中连片居住,有堰塘、有沟渠,很有代表性。”李峻瑶告诉记者,村里通过召开党员会、村组会、屋场会广泛宣传“五结合”的意义,按照“谁受益谁投劳”的原则号召农户积极参与。“半年多来,村里硬化沟渠1.5公里,硬化堰塘3口,沟渠清淤15公里,传统旱厕改造后实现污水集中排放。”2019年12月,市发改委对全市“五结合”项目进行验收时,将袁家坪村阮家桥屋场的工程评为全市样板工程。

记者一行拐进一条小岔道,两幢并排修着的楼房出现在眼前。房前一个小堰塘,周边砌着水泥,几根粗细不一的白色管子从房子的墙角延伸到堰塘里。“这是雨污分离管。以前雨水和生活污水都直接到水塘沟渠,臭气熏天。现在分离后,雨水和山泉水直接引进水塘,改厕后的生活污水经过多层沉淀达到排放标准,排到沟渠和田边。”李峻瑶正向记者介绍,屋主李邦华走过来。“清淤以后,塘里的水清多了,可以直接洗衣洗菜。”他指着门前一垄菜地说,堰塘清出的淤泥肥地,菜长得好得很。“堰塘周围的坡地也铺上了淤泥,我打算种点草莓,自己屋里吃。”李邦华高兴地说。

记者在村子里采访时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两个垃圾桶,田垄里看不到垃圾,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垃圾收集池。“环境整治,项目施工只能改善硬件,要想保持长久的好环境,必须培养村民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李峻瑶介绍,村里成立了环境卫生协会,聘请了7名保洁员。除了日常开展公共区域的保洁,每月还要上门评比,评比结果直接上墙公示。正说着,村里的保洁员李凤翥迎面走来。谈到村里的变化,他开心地笑起来。“以前村民把垃圾往池塘里、房前屋后丢,到处是薄膜和农药袋。现在村里井井有条,家家户户垃圾都入垃圾桶,保洁员半个月上门收一次,再运到镇上集中处理。”他告诉记者,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多了,保洁工作都轻松了许多。

▼相关链接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五结合”项目是指以自然集雨区为单元,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将黑臭水体治理、沟渠清淤清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改善、湿地生态修复有机结合,采用源头控制、过程拦截、生物治理、循环利用等方式开展湖区小单元环境综合整治,达到“四无两不一提高”的效果,即“路面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污水不直排、沟渠不堵塞,村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探索从源头上解决洞庭湖区污染治理新机制。通过以点带面,为探索适合湖区实际的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和运行管护机制提供示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人居条件。

记者 孙玮怿

 

 
 【 回到顶部 】    【 打印此页 】   【 关闭此页 】  
Copyright © 2016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社   邮编:415000   邮箱:cdyee@vip.163.com
湘ICP备06006364号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
0.0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