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的荆州担当

时间:2019-07-15 11:19:29来源:荆州日报全媒体作者:刘娟

    图片1.png

    美丽长湖一角 梅闻 摄

漫步绿道,近看鱼翔浅底,远眺水天一色,一幅水清岸绿的美景呈现在眼前,这是如今松滋人最爱去的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污水汇集、恶臭扑鼻、蚊蝇孳生,是人们避之不及的“化粪池”;

    沙市区北排渠、中心排渠河道,正在加紧建设中。按照施工计划安排,下月这里就将全部完成。谁能想到1年多前,这里还是水葫芦丛生,河底淤泥厚达2米,河道截面仅4米多,人们路过总是绕道而行;

    沿江企业关改搬转,腾退岸线;

    城区内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促进水环境安全达标、清除黑臭水体、恢复水生态、提升城市水景观;

    ……

    因水而兴、因水灵动的荆州,敲响了保护水环境的钟声,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长江大保护,迎来“绿色蜕变”。

    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的湖北,是全国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拥有483公里长江岸线的荆州,在湖北省沿江市州中岸线最长。悠悠长江水自荆州入洞庭,再由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被称为“荆南四河”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和调弦河,上接长江,下连洞庭,也是沟通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

    荆州,全线开启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担负起保护长江、守护洞庭的重任。

    同饮一江水,共护洞庭美。

图片2.png

江陵滨江公园 樊孝银 摄

 “荆南四河”守护洞庭口 

    作为分泄长江洪水入洞庭湖的重要通道,“荆南四河”每年汛期分流约四分之一的长江洪水,对于确保荆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河堤防总长1086公里,保护范围涉及湘、鄂两省,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总人口257.15万人,耕地面积211.9万亩。

    四河之中,松滋河“守卫”着最后一道关口。贯城而过的松滋河顺流而下,注入洞庭湖,身处洞庭湖水系的上游经络,松滋河湖的“气血”,关乎整个流域的生态健康。

    松滋城区人口超过30万,生产生活用水都会汇入松滋河。如何做好松滋河水系的生态修复,让一河清水送洞庭;如何实现“山水绿城”的目标,做好“长江大保护”,就成为松滋市委、市政府的头等大事。

    2016年,松滋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指引,大手笔启动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建设。涵养区将松滋城区的多个面状水域和线状水域纳入其中,分步骤推进水系生态修复。

    当年12月10日,松滋洈水国家湿地公园内,第一次发现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的身影。自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中华秋沙鸭成了这里的“常驻居民”。

    今年1月1日,新开园的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一下成为松滋新的“城市地标”。碧水清波、微风习习的公园,绿意盎然,游人如织。

    全方位的整治,改变了松滋过去的面貌。

    启动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新的“三年大振兴”建设计划,推进河湖连通工程,把小南海、稻谷溪和庆寿寺3个湖泊,与新河、松滋河2条河流实现彻底连通,增强湖泊水体的净化活力。

    建设大型人工湿地,对雨污分流不彻底的城区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城区初期雨水等3股来水再净化,达到Ⅲ类水水质后,方汇入松滋河,以实现“一河清水送洞庭”的目标。

    如今的长江之滨,荆江风情带郁郁葱葱、春意勃发,从空中俯瞰,一条生态长江的绿带已经形成。

    如今洞庭湖水系的上游,江涛拍岸,波光粼粼,荆州持续发力,谱写出一曲全民治水的新篇章。

图片3.png

    荆江风情带 李德力 摄 

一切为了绿色发展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荆州,荆州所辖8个县市区都依江而立,这是大自然馈赠给荆州的生态资源,同时,也对荆州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荆州人民的坚定承诺。

    不走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老路子,“绿色发展”成为关键词。

    落实看行动。作为湖北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之一,荆州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启动“433”行动。

    “4”指的是在长江沿线严打“四非”,即非法采砂、非法码头、非法排污和非法捕捞。“2个3”指的是针对长江两岸工业企业排污开展“三清”行动,即清理化工企业,清理排污企业,清理高耗能企业;全域开展“三禁”,即禁畜禽非法养殖,禁湖泊围网养殖,禁占用林地。

    荆州以“雷霆手段”高位推进,同步开展砂石码头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码头整治、自然保护区内码头整治,以及中心城区码头整治,将498处码头中的364处纳入整治范围,整治比例达到73%。截至今年4月,已经拆除340处,全部清场、复绿完毕;清退岸线55公里,清退率达到77%。

    今年,荆州计划植树造林63万亩,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长江沿岸,规划长江两岸造林36.8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5.5万亩,占全省总任务的76%。截至目前,沿江完成新造林22.4万亩,累计造林面积达160万亩。

    为破解“化工围江”,2018年6月,荆州成立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指挥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沿江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荆州计划关改搬转76家沿江化工企业,2020年底,实现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2025年底,完成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经过全省验收,荆州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工作成效斐然,综合排名在全省排名前5。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非法码头整治、非法采砂整治、岸线资源管理、饮用水源保护问题整治和企业非法排污整治6个专项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

    行动效果如何,老百姓看在眼里。

    波光树影、鸟飞蛙鸣、鱼欢水柔……随着中心城区湿地公园保护提档升级,荆州古城内外水系清淤连通;长江之滨码头整治、沿线复绿、公园建设、景观升级,吸引小孩子们在古城脚下画画写生,老人们在护城河畔垂钓……游人们或乘船观鸟、或漫步追蝶,一步一景一幅画,荆州越来越宜居。

    楚都清波,水活了!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荆州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水网纵横交错,绿色宜居成为城市发展的底色,一幅“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崭新画卷,在荆州483公里大江两岸徐徐展开!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的号角,从控制源头吹响。

    沙市区江津路北面的绿化带旁,最近正在“开膛破路”。这里将新增一段1米到1.2米直径、长1.68千米的污水管道,转输上游江津路及塔桥泵站污水,经豉湖路污水泵站提升后,最终排入红光污水处理厂。这是荆州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的其中一部分。这一项目主要是对荆州中心城区102.5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泵站水闸等进行综合整治,达到水环境安全达标、清除黑臭水体、恢复水生态、提升城市水景观的目的。

    保护长江,守护碧水入洞庭,荆州从源头抓起,改善水环境质量,通过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标准提升、道路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减轻城市生活污水下游水体的影响。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的号角,在长江岸线回荡。

    荆州在湖北省首创了岸线管理员制度,真正做到483公里的长江岸线,专人管理无缝对接。

    为解决长江岸线管理属地不清、职责不明、监管不力等问题,荆州出台《长江岸线管理员实施办法》,483公里长的长江岸线,有了572名岸线管理员,包括水利、港航等部门工作人员及乡镇聘请人员,每人管理1公里至2公里长江岸线,负责巡查沿线水体、堤防工程等八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记录、拍照上报岸线管理指挥部。目前已累计发现沿岸各类问题216个,解决问题208个。

    保护湖泊,就是保护长江。

    今年4月1日,《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是湖北省第一个针对具体湖泊保护的立法。

    以立法形式保护湖泊,建立在荆州退垸还湖、退田还湖探索的基础上。2018年,荆州继拆围之后,启动第二次湖泊保护大行动——长湖、洪湖退垸还湖。按计划,长湖退垸还湖1.4万亩,洪湖退垸还湖20万亩。目前长湖退垸还湖面积已完成,洪湖拆除围垸21个、约5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