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专题首页 >> 我的记忆
“孩子,只要你愿意,继续来常德学习吧!”
时间:2018-05-04 15:36:08

   万跃平说,他和妻子会经常想起第一次见到理县学子杨艳的情景。

   十年前的秋天,在金丹实验学校的操场上,一个个子不高的、羞怯的小女孩,脸上顶着两团“高原红”,像一只受伤的小猫一样躲在别人身后。他和妻子第一眼看到看到她,就产生了一种怜爱之情,“想要呵护这个小孩子,让她健康快乐地长大”。

   但万跃平夫妇没有想到的是,和孩子相处的只有短暂的一年时间,此后就是川湘两地相隔千里的距离。直到上个月,朋友圈里的一篇《你还记得我吗?汶川地震后来常德借读那个小孩》理县学子寻人消息,成为了他们恢复联系的纽带。4月24日,在常德金萝莎食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万跃平笑着告诉记者,看到寻人消息之后,他高兴得晚上都没有睡好。
5ae43c4e74f7b.png

理县学子杨艳在常德融媒上发布的寻人消息。

   万跃平夫妇有一个儿子俊丰,比杨艳大两个月。和杨艳结对之后,家里就多了一个小女儿,俊丰也多了一个妹妹。女孩子得娇着养,家里人就带着杨艳买新衣服、新鞋子,和她爱吃的零食。每周六去学校接杨艳回家,周末再送回学校。

   万跃平坦言,因为怕孩子迷路或者受伤,每次带着杨艳出门,都不敢让她离开自己的视线,“作为爱心家长,得牢记身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杨艳的口中,万跃平了解到,她在老家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走2、3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山里艰苦的学习条件,成为万跃平夫妇心里的一个结。

  一年很快过去,理县孩子们即将结束在常德的借读生活。夫妇俩首先跟金丹实验学校、武陵区教育局联系,询问能否让杨艳留在常德上学,他们愿意负担所有学习生活费用,直到孩子上完大学。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们又跟杨艳商量,让她先回四川,过段时间再接她回常德读书。“小孩子舍不得家里的亲人,拒绝了我们的提议”,没能说服杨艳留下读书,万跃平仍有些遗憾。

5ae43ccf22c66.png

十年前杨艳与爱心家庭阿姨、哥哥的合影。

   万跃平夫妇的遗憾,也渐渐成为了杨艳的遗憾。从常德回到家乡之后,杨艳在当地的薛城中学读完初中后,选择了“9+3”免费中职教育,学习幼教专业。

   临近毕业,杨艳去了深圳一所幼儿园实习,繁华的城市打开了她的视野。她很快发现,这里幼儿园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本科毕业。在家乡,她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舞蹈、美术、音乐等课程,但是这里的老师永远比自己会得更多。

5ae43cdce5461.png

杨艳一直珍藏着万跃平夫妇给自己买的礼物。

   因为求职屡屡碰壁,她边工作边学习,通过了成人大专考试,今年7月份即将取得文凭。回到家乡后,她在母校蒲溪乡小学的幼儿园里实习,正在准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如果当初听叔叔阿姨的话,我可能在上大学了”,杨艳偶尔也会觉得可惜。

   和杨艳恢复联系后,万跃平一家人通过照片和视频,了解到她现在的生活。看到当年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万跃平觉得很欣慰。他和妻子希望杨艳5月份能来常德,大家再聚一聚。如果不能来,一家人也会到四川去看她。

   在万跃平眼里,杨艳虽然话少、内向,却是个“比谁都懂事、努力的孩子”。他说,如果杨艳愿意来常德工作,可以帮忙联系这里的幼儿园。如果她想要继续读本科,还是可以到常德来读书,不用担心学习和生活费用。十年过去,叔叔阿姨的承诺,依然有效。












 
 【 回到顶部 】    【 打印此页 】   【 关闭此页 】  
Copyright © 2018 CDYEE.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社   邮编:415000   邮箱:cdyee@vip.163.com
湘ICP备06006364号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430700000100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43120008001   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