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杨希勇夫妇:家和事业兴
游涛

杨希勇,市信访局接访二科科长,他坚守被称为“扯麻纱”的接访岗位13年。13年里,他接待来访群众5万多人次,组织协调处理信访事项1000余件,单独接待交办督办处理信访事项4000多件,共同参与或帮助同事处理信访事项近1000件。2017年,他被评为“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谢英,武陵区常蒿路小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担任武陵区工农小学校长7年里,把一个濒临拆并、不足800名学生的薄弱学校打造成湖南省有口皆碑的特色学校,学生扩大到1500名。担任常蒿路小学校长后,同样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她是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名校长。

夫妻二人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相濡以沫。让他们倍感欣慰是学业优秀的儿子健康阳光、真诚大度。

对工作有一颗敬畏的心

从事信访工作,代表的是党委政府的形象。这些年来,面对脸上挂满乌云的信访人,面对吵吵闹闹的信访人,面对破口大骂的信访人,面对拍桌打椅的信访人……杨希勇都做到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面带笑容,坚决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杨希勇深知,要接好访,没有法律、政策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不行。科里每周五下午,除了接访的,他就召集大家集体学习“充电”,这么多年来形成了习惯。在他的带领下,他与科里其他工作人员都成了“部门通”“政策通”。

原石门某矿的300多名下岗职工,多次到市里、省里上访,反映自身有砷中毒症状,要求政府给予职业病鉴定,并享受工伤待遇。

杨希勇接访后,先后4次深入到石门山区调查走访。他将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整理后,多次向局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市政府领导谏言。他的呼吁,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组织专门工作班子,拿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2015年11月,该矿的300多名下岗职工有了工伤医疗保障。

谢英曾先后在8所学校任教,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她一直笃行“教育是成就美好”的教育思想。在“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的校训下,曾经只有几百人且多数是农民工子女的工农小学,孩子们的艺术天分得到充分展现:舞蹈《童年》在2016年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展播;学生录制的歌曲《跷跷板》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童谣。在常蒿路小学,舞蹈节目《魔力足球》上了2017年全国网络春晚的舞台。

获奖给了孩子们信心,比获奖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孩子在活动中走出了独生子女的孤独,走出了留守儿童的压抑,变得阳光、开朗、自信。

对家庭有一颗温暖的心

杨希勇、谢英夫妇只有一个儿子,他们疼爱却从不溺爱孩子。

工作再忙,夫妻二人都要坚持回家陪孩子,谢英做饭,杨希勇洗碗拖地。由于白天工作忙,每天的家务活要忙到深夜,懂事的儿子从小就学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做好父母的本分,才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培养。”谢英说。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形成了很好的习惯。“儿子4岁时到外婆家去玩,就能自己把书本和玩具整理好放进包里。”谢英不愿多谈自己的业绩,但一提起儿子就有满满的幸福感。

儿子在重庆读大学期间,一直担任寝室长,他带领几个同学自己动手,对寝室进行美化、亮化,保持室内干净整洁,虽是几个大男生的窝,却温馨、雅致。4年里,这间寝室每期都被评为全校最美寝室。